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拟申报2013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09:01    作者:    点击:[]

公示一:
      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要求,为充分体现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及全部完成人对技术成果的贡献及工作量大小,确保报奖材料真实可信,现对拟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基于信息化和模块化的桥梁预制施工成套技术”项目相关情况进行公示:
1、项目名称:基于信息化和模块化的桥梁预制施工成套技术
2、申报奖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3、项目简介:针对桥梁预制场的生产管理,首次研发了信息化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建立了集数据共享、精细化管理和实时安全质量监控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作业平台;提出了桥梁预制场模块化快速建场技术,进行了钢筋工程自动化、模板工程标准化、混凝土工程信息化,铁配件加工机械化的桥梁预制施工“四化”创新研究,开发了高性能混凝土、龙门吊电缆线收放装置、新型钢绞线穿束机、前卡式千斤顶、高速搅拌压浆台车等新的材料和设备,推进了预应力施工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桥梁预制生产的工作效率;对桥梁预制梁施工阶段收缩徐变进行了仿真分析,优化了混凝土的张拉工艺和养护方式。
4、项目完成单位及排序: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
5、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项目成果在沪宁城际铁路丹徒高资制梁场,沪杭高铁桐乡制梁场,大西客运专线晋中制梁场、清徐制梁场,兰渝铁路重庆制梁场,向莆铁路三明制梁场,新建德大铁路德州制梁场,京沪高铁济南制梁场,邯济铁路聊城制梁场,新建赣韶铁路韶关制梁场,新建枣临铁路临沂制梁场共11个铁路桥梁预制场得到成功应用。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成功应用,加强了制梁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强化了预制施工过程的快速化、自动化、标准化和工厂化,改进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益,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直接节约工程成本11740万元,产生间接效益12860多万元。研究成果推动了桥梁预制梁科学模块化施工关键技术的进步,研发了新的桥梁预制生产设备,健全了生产管理系统,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为行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7、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

序号 姓 名 对项目的贡献 工作量(月)
1 杨基好 主持研发了梁场信息化生产综合管理系统;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模块化的桥梁预制场快速建场技术;完善了预应力张拉自动控制系统,建立了全自动数控张拉施工技术。 36
2 王爱平 提出了高速铁路箱梁预制场快速建场施工方法;提出了钢筋自动化加工创新技术和标准化模板施工技术;研发了高速搅拌压浆台车,建立了真空压浆施工创新技术。 36
3 李利平 提出了基于信息化的桥梁预制模块化施工关键技术体系和桥梁预制梁预应力施工关键技术体系。 36
4 宋善岭 主持研发了高性能混凝土,建立了混凝土自动养护系统;结合工程实际,改进了钢筋自动化加工系统。 36
5 周瑞泽 参与研发了高性能混凝土,建立了混凝土自动养护系统;结合工程实际,改进了钢筋自动化加工系统和桥梁预制梁预应力施工关键技术体系。 24
6 肖家安 提出了混凝土梁收缩徐变预测修正模型,对梁体的徐变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改进了预应力张拉工艺和养护方式。 36
7 张维超 参与基于信息化的桥梁预制模块化施工关键技术体系和桥梁预制梁预应力施工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参与研发和改进了钢筋自动化加工系统和桥梁预制梁预应力施工关键技术体系。 36
8 田 猛 研发了弯制桥梁隔板用模具机和龙门吊电缆线收放装置,改进了桥梁铁配件加工技术和龙门吊走行电缆线收放技术。 36
9 张乾青 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实桥梁体和模型梁的收缩徐变规律;对项目创新成果进行了总结。 36
10 胡传银 研发了钢绞线穿束机,提出了钢绞线快速穿束综合施工技术。 24
11 张国庆 参与改进和完善了预应力张拉自动控制系统及全自动数控张拉施工技术;并对相关项目成果总结。 24
12 赵华伟 研发了新型前卡式千斤顶,提出了钢绞线快速张拉施工技术;结合箱梁施工,改进了整体液压内模系统。 18
13 郭玉鹏 参与基于信息化的桥梁预制模块化施工关键技术体系和桥梁预制梁预应力施工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组织并参与项目创新成果总结。 24
14 韩圣允 研发了轻便型放线架,提出了轻便型放线架快速放线施工技术。 24
15 姬国强 研发了橡胶管用穿束器,提出了橡胶管快速穿束施工技术。 18
16 裴敬伟 将梁场信息化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在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程中推广应用。 12
17 罗俊礼 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实桥梁体和模型梁的收缩徐变规律;参与改进了预应力张拉工艺和养护方式,并对相关项目创新成果进行了总结。 12
18 孙后祥 参与基于模块化的桥梁预制场快速建场技术的研究;并对相关项目成果总结。 24
19 曾万良 参与并改进了整体液压内模系统。 12
20 徐志胜 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实桥梁体和模型梁的收缩徐变规律;参与改进了预应力张拉工艺和养护方式。 12
21 李军 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实桥梁体和模型梁的收缩徐变规律;参与改进了预应力张拉工艺和养护方式,以及对项目创新成果总结。 12
22 周毅 参与研究了高速铁路桥梁预制场模块化快速建场综合施工技术及收缩徐变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并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成果资料的整理。 12
23 王康 参与了预制梁收缩徐变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及预应力梁收缩徐变相似模型实验研究,并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 12

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制反映至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成果科,逾期不予受理。
公示时间:2013年1月11日至1月16日
联系地址: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8号楼202房间
联 系 人:林春金
联系电话:0531-88392717

山东大学
2013年1月10日

公示二:
      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要求,为充分体现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及全部完成人对技术成果的贡献及工作量大小,确保报奖材料真实可信,现对拟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基于信息化和模块化的桥梁预制施工成套技术”项目相关情况进行公示:
1、项目名称: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巷道动水治理关键技术
2、申报奖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3、项目简介:随着浅部煤炭资源日益枯竭,我国煤炭开采深度逐年加深,随着开采强度不断增大,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高水压、大流量、高地应力等不利因素不断凸显,造成深井巷道涌水灾害频发,使施工环境不断恶化、排水费用高昂与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由于深井巷道动水治理理论与技术相对滞后,巷道动水治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难以达成预期目标。因此,开展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深井巷道动水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极为必要。
本项目来源于重大工程课题和国家基金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巷道动水治理关键技术( HZMD-GC-201012-0073 ) 、水工隧洞突水涌泥灾害源超前预报定量识别方法及灾害发生机理(50539080)、突水前兆信息演化规律及实时监测理论(2007CB209407)、高压大流量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和治理(51139004)。鲁能苐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大学,历经多年的科研攻关与工程实践,系统研究了深井巷道涌水的成因及治理理论,建立了综合水文地质、钻探、物探、监控量测等多信息融合分析方法,提出了针对高水压、高水温的深井巷道动水(巷道集中涌水、巷道穿越含水层大面积涌水、软弱破碎带涌水)治理理论与关键技术,形成了信息化体系。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矿井全空间瞬变电磁法、三维约束电阻率成像法等实用的含导水构造三维探测技术,建立了 “集成化、成像化、精细化” 矿井含导水构造综合探测与联合解释方法,形成了动水注浆效果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实现了富水矿井灾害水体综合精细探查与质量追踪评价,为动水灾害注浆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
(2)应用国内外首台大比尺、可视化的动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进行裂隙动水注浆封堵试验;提出浆液平板裂隙动水条件下的U 形扩散规律,并给出了浆液U 形扩散的通用表达形式。
(3)揭示了水泥浆液的分区分层扩散机制和沉积留存封堵机理,提出用沉积留核和浆水比ζ 定量衡量浆液有效扩散的方法;提出了浆液驱替扩散临界状态判断方法:Dp 值(Dp≥36),给出了浆液驱替扩散公式。
(4)提出了注浆巷道“浅部加固、深部截源”注浆堵水理念,研究了在巷道顶板破碎软弱条件下,引流泄压钻孔最佳布孔原则,为涌水区域巷道注浆治理期间的安全控制提供了保障;
(5)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信息化施工研究,获得了深井极破碎围岩在注浆作用下的变形规律,提出了基于保障围岩安全的注浆、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体系。项目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巨野煤田矿井水害防治工程中,获得了业主与工程单位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节省成本壹亿叁仟柒百陆拾万元。课题组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9 篇,获得发明专利5 项,软件著作权1 项,实用新型专利7 项,培养博士5 名,硕士8 名。经山东省煤炭局组织鉴定,由宋振骐院士、顾金才院士等九位本领域的权威专家一致认定本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巷道动水治理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深井矿山巷道动水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与推广意义。
4、项目完成单位及排序: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5、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综合运用工程类比、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建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巷道动水治理关键技术和体系。通过近3 年多的应用证明,该项研究成果对鲁能苐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郭屯煤矿胶带斜巷高温高压动水治理工程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节约成本壹亿叁仟柒百陆拾万元(附件-39)。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深井巷道破碎带动水注浆治理“深部截源、浅层加固”设计原则,解决了不同巷道动水灾害类型注浆治理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基于围岩安全的深井断层破碎带信息化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成功封堵矿井涌水。减少了矿井抽排水量,降低了矿井抽排水费用,有效缓解了涌水对矿井机电设备的锈蚀,降低了机电设备维护费用;降低了矿井排水污染费用;提高了巷道稳定性,减少了巷道后期维护费用。
项目成果在鲁能苐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郭屯煤矿矿井水害治理工程中得到成功推广,改善了矿井生产环境,提高了巷道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在动水治理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巨野煤田高温高压动水治理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结合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7 余篇,获发明专利6 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 人,硕士研究生8 人,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7、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

序号 姓 名 对项目的贡献 工作量(月)
1 李术才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研究理论的建立,确定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发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富水矿井含导水构造综合精细探查与治理效果评价技术。提出了矿井全空间瞬变电磁法、三维约束电阻率成像法等含导水构造三维探测技术,研究了不同注浆材料在含导水构造中的扩散和封堵机理;提出了深井巷道破碎带动水注浆治理“深部截源、浅层加固”设计原则,解决了不同巷道动水灾害类型注浆治理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基于围岩安全的深井断层破碎带信息化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30
2 谭炳刚 对创新点2、3 做出贡献:作为项目技术骨干,完成了现场试验方案制订、注浆治理工艺设计等工作,为本项目做出了主要贡献:分析了各种方法适用条件,制定了深井巷道水害治理原则:首先,由于巷道位置的特殊性,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其次,从矿井安全生产来说,防突水也是十分重要;最后,巷道涌水量影响矿井机电设备及生产成本。基于多因素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涌水治理方案。 28
3 王新坤 作为项目技术骨干,完成了现场试验、监测等工作,为项目做出了主要贡献:根据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涌水的特点,对巷道注浆治理过程中围岩变形监测分析及注浆压力对围岩变形影响展开了系统分析研究。 26
4 张哲 作为项目技术骨干,完成了现场监测、围岩变形影响参数研究,为项目做出了较大贡献:以郭屯煤矿胶带斜巷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围岩变形的主控因素及作用规律。 25
5 吴继鲁 作为项目技术骨干,完成了注浆方案设计及实施等,为项目做出了较大贡献:以郭屯煤矿胶带斜巷为工程背景,开展了现场注浆方案的实施及注浆效果分析;根据涌水量监测数据,完善了注浆治理方案。 22
6 潘光明 对创新点2、3 有贡献,主要包括:协助第1 候选人研制高温动水条件下凝胶可控型注浆材料;协助第1 完成人改进了高温高压涌水治理中井下孔内双液混合注浆工艺。 22
7 李海燕 对创新点1、2 有贡献,主要科技贡献包括:进高温高压大流量涌水治理的注浆工艺;协助第1 候选人完成了井下复杂环境下综合物探技术研究。 20
8 张庆松 对创新点1、2 有贡献,主要包括:组织制定了各涌水区段具体注浆治理方案;协助第2 候选人建立关键孔信息化综合治理体系;协助第1 完成人完成深井巷道综合探测技术研发。 20
9 马方宇 对创新点1、3 有贡献,主要包括:组织协助第1 完成人实现了复杂环境下巷道围岩含导水构造及富水区域探测;协助第2 完成人改进围岩稳定性监测手段。 19
10 张霄 对创新点1、2 有贡献,主要包括:协助第1 完成人研究注浆材料扩散封堵机制,改进了高温高压涌水治理中井下物理探测技术实施;建立信息化综合治理体系。 18
11 马洼 对创新点1、3 有贡献,主要包括:协助第1 完成人实现了复杂环境下巷道围岩含导水构造及富水区域探测;协助第2 完成人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18
12 刘人太 对创新点2、3 有贡献,主要包括:协助第1 完成人研制了高温动水条件下凝胶可控型注浆材料;协助第1 完成进行井下复杂环境下注浆封堵技术研究。 18

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制反映至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成果科,逾期不予受理。
公示时间:
联系地址: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8号楼202房间
联 系 人:林春金
联系电话:0531-88392717

山东大学
2013年1月10日
 

上一条:地球人居生态系统研究及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模式 下一条:关于做好2012年度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外语水平考试的通知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邮编:250061
电话:86-531-88395428  传真:86-531-88395984   技术支持:奇赛信科  [网站管理]